Holga Report

Holga 使用心得

 

前言

記得當初買了 Holga 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完全分解以後再組裝回來。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自己想完全了解它的構造和運作原理,這樣在使用的時候比較能夠上手。此外順便也看看內部有沒有什麼需要改良的地方。誰叫它是一台玩具照相機呢,反正結構簡單,正常情形下拆拆裝裝也不會有什麼大差錯,後來自己再照也沒有問題。

心得

Holga 的使用,最值得一提的大概有兩件事:一是漏光,再來是攝影時的光線考量

漏光:因為 Holga 本身的結構並不是很緊密,機背和機身的接合也只是靠左右各一個機背扣來連結。所以即使裝上底片,光線仍然可能從機體縫隙而不是鏡頭處使底片感光。甚至機背上用來看底片張數的紅色透明塑膠片也可能在底片上形成暈影。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一般都是用黑色的電工膠帶在底片裝好後把機背和機身的連接縫遮蓋起來。至於張數孔因為拍攝後過片時還要看,所以不能把它完全密封。我的作法是用黑色的電工膠帶包著一張紙,製作一個活動式的遮罩黏在上面。這樣子平時使用時可以蓋起來防止漏光,過片的時候還可以掀開來看張數。

攝影時的光線考量:這個比較麻煩一點。白話來說,平常我們使用單眼相機攝影時幾乎是什麼環境和亮度都可以的。外在光線的強弱透過光圈、快門、以及閃光燈的搭配通常都能夠在底片上造成適當的曝光。可是由於 Holga 只有單一快門(1/100s)和兩組光圈(f/8f/11),因應攝影環境光線的能力就受到很大的限制。雖然它的機身上也提供了標準閃燈熱靴,可是那只是單純的按下快門會使閃燈亮而已,光量仍然難以控制。當然有的閃光燈具有手動控制輸出的功能,可是搭配 Holga 使用似乎不太協調,而且這樣做還得先對外部測光,估計閃燈理想輸出光量與調整等等。這對以簡單為宗旨的 Holga 使用也怪怪的。

所以說 Holga 是一台要求環境來適應它的相機,而不像傳統相機可以去適應環境。

解決這種問題的最簡單方式當然就是"挑時間"使用 Holga。光線太亮的時候不要用,光線太暗的時候也不要用。不然失敗的機會可是很高的。此外還有一個投機取巧的做法,就是在暗房裡動手腳。所以我自己在 Holga 上只使用黑白底片的原因就在此。透過對底片顯影時間的增減、放相曝光時間長短的控制,還是能夠修正一些原本攝影環境光線過度或不足的問題。當然這還是有其限制的。一開始光線就差太多的話最後還是沒辦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