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 Social Workers Play

社工的童話


童話一: 我只不過想幫你 (I'M Only Trying To Help You)

記得當年, 我一腔熱誠地加入了社工行列, 志向是要為人類謀幸福, 為萬世開太平, 就萛道不行, 也望能退而求其次,輔導案主於水深火熱中, 但上班三星期, 不是帶旅行, 就是搞生日會, 總遇不上苦主向我求助. 無聊 之餘, 遂把心一橫, 主動出擊, 驟見一青年人俯首低徊, 若有所思, 斷定 他是在思索人生問題,便自告奮, 一古腦兒向他輸出九大哲學家的精闢見解, 希能助他脫出牢籠, 思想有所突破.但他卻不識檯舉, 在受驚之餘, 責難我 好管閒事之後, 便拂袖而去. 我雖然心有不甘,也只好無奈長嘆: 我只不過想幫你! Transcational Analysis 的遊戲分析指出, 在這情況下, 對方根本 無須幫助, 而社工郤一廂情願, 強行介入, 以 "我只不過想幫你" 為藉口, 來強化 "我好-你不好" 的心態, 並向他人, 向自己證明: "我是有能力的, 有價值的,.....請尊敬我!"

童話二: 你為何不 (Why Don't you)

我在入行之初, 便知道案主自決的重要性, 所以做個案工作時, 決 不會直接提供建議, 以示專業, 以表民主, 但有時見到案主兜兜轉轉, 無論 怎樣旁敲側擊, 正反引導, 他都講不出我心目中的標準答案, 心癢難搔之餘, 忍不住便要露一手, 民主地問: 你為何不多些主動表達意見? 你為何不下定決心, 跟他分手? 你為何在受委曲後仍不一走了之? 你為何不......? 在我心深處, 當然希望他從善如流, 自動自覺的接受暗示, 我便可向人 證明,也可向自已證明: 我是一個高瞻遠矚, 能力出眾的專業社工. 可惜這 做法通常都沒好下埸,案主在受逼之餘, 為求保全自我完整, 會用另一名為 "是的.....不過...." (yes....but....)的把戲來還擊: 社工: 你為何不多些主動表達意見? 案主: 是的...., 不過我又覺得沉默是金..... 社工: 你為何不下定決心, 跟他分手? 案主: 是的...., 不過我怕分手後會寂寞難耐.... 社工: 你為何在受委曲後仍不一走了之? 案主: 是的...., 不過我還想再坐一會.... 社工: 你為何不......? 案主: 是的...., 不過.... 總之, 案主是要告訴社工(自豪地), 我是不可救藥的,你休想改變我. 其冥頑不靈, 惡形惡狀, 使人恨不得一腳送他出門口, 但想深一層, 這把戲 是我引發的, 他只是受不了壓力而自我防衛而已! 輔導面談變成了消磨時間的活動, 工作員首先提供了輕撫, 和強化了自己 "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案主的把戲成功地令工作員產生無能感, 同時 強化了自己"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態.

童話三: 誰主浮沉 (Who Is The Boss)

我.....的一位朋友做學校社會工作時, 為了訓勉小伙子們不要沾染 毒癖, 便斷然宣稱: 一切軟硬毒品皆會上癮......後來被一名不懂尊師重道 的學生當眾揭發, 才記起原來大麻是不會上癮的, 惱十成怒之餘, 遂全力反擊, 拋出所有似乎聽過, 但連自己都不知所謂的專莇業名詞, 來力挽狂欄: " 哼! 根據錫文霍特的泛性論, 馬是驢的需要層次, 大麻若放在某角度看, 用另一層次作反統分析, 其第三性徵會在多次元時空中令人上癮. 連這道理 都不懂, 哼!" 在眾人還在迷霧中掙扎時, 他已瀟洒地飄然遠去. 這把戲除提供了反面'輕撫'外, 亦強化了"我好-你不好"心態.

童話四: 義肢 (Wooden Leg)

在七十年代的青年工作, 社工最常(沾沾自喜地)埋怨的是: 人手不足 啦! 缺乏資源啦! 久缺經費啦; 或抱怨政府無青年政啦, 機構無明確方向啦..... 說起來振振有詞, 示意工作上若有任何錯失, 皆錯在社會(真好!) 我有時心想, 終有一日, 社會服務財政鬆動了, 人手充足了, 政策和目標都訂立了,到時 社工一行便無如此自在, 一旦有失, 便教人百詞莫辯, 無可推諉. 但是, 歷史 證明我這顧慮是多餘的, 到了九十年代, 義肢仍層出不窮, 最出名的童話是: 社會工作嘛, 那能即時見效,你是強人所嘛! 義肢本來是一個缺憾, 但它用來幫助主人逃避責任, 使他自覺清白, 強化 " 我好---你不好" 的感覺.

童話五: 我認為你應去和他量一下 (Let You And Him Fight)

有些案主會眉目愁苦, 容顏憔悴, 在會談中投訴這個, 埋怨那個, 一些社工激於義憤, 抱著要對案主無條件信任的信念, 在未明全部真相前, 便對其處境身同感受, 為了替當事人抱不平, 爭取應有權益, 便全力推動, 努力勸說(motivate) 當事人去和他人一較高下, 或起來反抗,或離家出走, 或辭職不幹,或與男友分手......在砸了鍋壞了事時, 又可用另一童話混蒙過關: "嗯! 我只不過想幫你!" 這把戲主題是挑撥離間, 當雙方大打出手, 或勢成水火時, 他便坐山 觀虎鬥, 心底認定: 這些人真蠢. 以強化其 "我好--你不好" 的心理地位.

總結

童話者, 雖是自欺欺人, 但講時高興, 聽來舒服, 社工也是人, 在 私生活中偶爾說說童話, 有寧神靜氣之效; 若把戲玩得不太過份, 也無傷 大雅, 似乎不必深責,但在與當事人接觸時, 便須時刻儆醒, 留意自己的心埋 地位,動機和需要有否影響了專業判斷和介入. 但話說回來, 我們可不能一見 他人有類似上述行為, 便一口咬定他是玩把戲, 否則我們便跌進了另一把戲的 陷阱中: "我捉到你痛腳了, 你這王八蛋" (Now I'veGot You, You Son Of A Bitch)

BACK TO 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