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勤 T68 步槍

國造 AUG 突擊步槍

 

 

  Bull-pup式設計的優點:大幅縮短槍支長度,仍保持傳統步槍相當之槍管長度,所以有效射程與傳統步槍無太大差異。

特色:

  需搭配光學瞄準具才有較佳效果。採Bull-pup式設計-AUG(奧地利),L85A1(英國),FAMAS(法國)為例,前兩者已將光學瞄準具列為標準配備,但也有提把型,傳統開放式瞄準具之版本供客戶選擇(皆無採購此型的案例)。

缺點:

  槍膛非常接近射手頭部,擊發時的噪音相對會使射手容易產生較嚴重耳鳴現象。且萬一膛炸,其造成的傷害力也大增。

  槍支較短,重量過於集中,會感覺有過重心理產生;也由於中端握把也是整隻槍的"重心",不便於長時間單手持槍握持,所以Bull-pup式設計步槍都須搭配背帶環一起使用。

  不過AUG不似L85A1FAMAS般「重心」均配,AUG槍支重心在後端槍托處,也增加手持握把重心調整負擔,否則容易發生槍口朝上偏移現象。

  也由於前端槍管處比重過輕,所以AUG以「前握把」來取代一般護木,其原因是使射手較能掌控射擊時,槍口上揚所造成命中率問題。

 

  對於T68步槍個人一直深感興趣,從民國73年一本「透視臺灣防禦」書籍看到T68步槍的手繪草圖(與原槍有許多誤差)起,我留意追蹤T68步槍訊息已有十一年的歷史了。有關T68步槍的訊息實在太少了,最多只有幾十字文字訊息(已屬難得可貴),更別提專文分析了。

  至於第一次看到T68步槍圖片是民國81492期尖端科技有轉刊「國防報告書」上一幅九名持T68步槍的陸軍空降部隊的照片,但還是無法細窺T68步槍詳貌。比較清析是民國827107期尖端科技內之T68步槍圖片(無詳細文字介紹)。直至今年61日聯勤50週年202兵工廠營區開放,才能親眼目睹這把睽違已久「國造T68突擊步槍」。

 

  推測國造T68步槍與奧地利AUG步槍內部機構設計與操作方式應相差不大,

  不過在外形與相關功能還有一些不同:

 

防火帽

T68 --類似M16A1防火帽。

AUG--原形槍為三叉開口形,因易勾夾外物,量產時已使用前端封閉設計之防火帽。

 

瞄準具

T68 --與AUG最大不同,採傳統開放式瞄準具---提把式基座,該提把高度

    較AUG低,T68為了增加瞄準基線,所以其相關位置與AUG相同。

    不過卻造成提把後端下方與槍托有長形溝縫,較易夾絆外物。

    T68提把是可加裝光學瞄準具。照門組類似M16A1,簍空梯型準星座,環形準星護框。

    受限於Bull-pup式設計,準星與照門的瞄準基線則較M16為短。或多或少影響長程準確率。

    T68亦有夜間瞄準具,夜間準星位於圓型準星護片上,為固定式,類似手槍準星,有白色圓點(不知是否為有螢光效果)。夜間照門類似

    T65可折疊式,並有兩個白色參考光點。(採為三點成一直線式瞄準法)。

AUG--提把式光學瞄準具(1.5倍放大率),瞄準具上端有一類似手槍之簡易瞄準裝置。

    AUG光學瞄準鏡內為一空心環設計,是以目標物體在內環中邊距來估算距離,使用該瞄準具時,射手可以「張開雙眼」進行瞄準。

    但這種空心環式設計,會增加射手瞄準時間,因射手還是會假設一個內環「中心點」來進行瞄準。

    此空心環是以刻蝕方式製成,但經長期實用結果發現,會隨時間而模糊消失。

    現已改為金屬細線空心環,空心環外並增加4條瞄準參考線。不過相信射手還是會有以「假設中心點」方式來增加瞄準之準確度。

    所以紐西蘭採用的AUG光學瞄準具,空心內環多了十字瞄準線來增快瞄準時間和命中準確度。不過這必須以「單眼」方式瞄準。

    AUG先進設計之一是將光學瞄準具列為標準配備,不過這也會大幅增加槍支40%左右製造成本,但相對也節省40%的射擊訓練時間和訓練彈藥。

    光學瞄準具所達成高命中率,在戰場上不僅能發揮最佳戰果,步兵彈藥攜行量可減輕,也減少彈藥後勤補及的次數。

    高命中率不僅增加士兵信心,相對讓敵軍也會產生懼戰之心理。

 

刺刀座

T68 --因採傳統開放式瞄準具,為保持最大瞄準基線,所以取消AUG的刺刀座設計,而刺刀使用套筒式握柄,固定套於防火帽外徑處。套筒式握柄底部有與防火帽相同溝槽開口。

AUG--有刺刀座設計。

 

表面紋路

T68--有兩種紋路設計(無法推論其製造先後)。

    1.木紋淺凸式紋路,槍托底部有一簍空溝槽。木紋淺凸式紋路,很容易

     沾附砂土,保養擦拭非常不便。

    2.咬花紋路,類似T65步槍槍托表面。槍托底部造型類似M16斜角。

AUG--類似T65槍托咬花紋路,雖可增加握持磨擦力,較易聚積細土,保養擦拭不便。

 

握把

T68--傳統單指式板機護弓。握把無T65步槍式握把側邊之菱形凸紋,可稱上為光滑面。但在握把底部(即小指下方)無止滑突出物,類似FNC握把。

    或許T68步槍設計者是為了避免如AUG板機底部過於靠近中指上端,而會夾手;但卻忘了握把底部和紋路止滑設計。

    折疊式前握把造型----大致與AUG相同,但多了一個前凸點止滑,於射手握住時,食指與中指位置,有如M16A2握把凸點相同效果。

AUG--大型全掌式板機護弓,減低受撞擊握持脫手機率,寒帶地區士兵帶手套亦不必如M16調開護弓。

 

彈殼退殼口

T68--只有但右側退殼口,與早期AUG相同,但AUG後來改為兩側皆有,供左撇射手能有所適應與選擇。

 

  國造T68步槍還有一外型與AUG不同處,即槍托後方底部有一婁空設計。此一設計只能推論為用於水平肩槍之背帶穿附用。並且能增加部分槍托結構強度。

  若為前者功能,則有待商討。因T68AUG在長時間持用時,必須配合背帶肩槍,以克服槍支重心偏後問題。所以在提把基座「前下方」與左側槍托「後方中段」皆有「活動轉向式」背帶環。

 

  再者因T68AUG以「前握把」設計代替「護木」,所以以腰射姿勢射擊就無法如M16與背帶協調搭配了。(M16以水平肩槍時,前端-是將背帶環固定於準星座後方呈斜度之結構處,射手再以左手虎口下壓方式握持護木前端上方來抑制射擊時槍口上揚。)

(不過T65是採短行程活塞設計,此處正好是位於曳氣處,所以持握時須略為退後,免得熱氣燙手。)

T68AUG較不適合腰射,且外露一大截的槍管雖有利於空氣散熱,但也造成射手燙傷機會。)

 

  AUG1970年發展至今已有26年的歷史,國造T68步槍(1979年)距今也有17年。在T65步槍成功推出未滿三年,很難得是聯勤當時已接受AUG先進前衛的槍械設計理念。

  至於T68步槍未何未能成為國軍新一代制式步槍?下列幾點推測,或許其中有可能的原因:

 

  國軍步兵戰術觀念未能接受此先進Bull-pup步槍?

  T68步槍最重要之合成塑膠材料工程未達AUG相同的水準表現?

  或是T68步槍製造單價過高,或製造程序過於複雜?

  還是T68步槍與原設計AUG有專利設計問題?

 

  真正原因為何呢?

  可能有待當初執行主持該計畫的相關人員方能真正解答了!